宝宝图片
姓名: 王怡丹 
性别:  
总投票数:
 25363 
 目前排名:28

小儿调养论


发布时间:2010/8/9 12:14:55     浏览次数:952


 

小儿调养论


宝宝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快乐,茁壮成长。因此时刻都在关注着宝宝的点滴生活变化,无论任何轻微的风吹草动都是拨动父母心中的琴弦。所以如何调养好自己的宝宝,就成了父母最关心的问题。翻阅书籍;与其他父母交流;倾听长者意见;时刻留意任何有可能涉及到小孩调养问题的信息;病了还自己主动学习医学,以求平安;这些种种都是为人父母关心之举措。


宝宝思想纯洁,行为单一,但是却又聪明伶俐,讨人喜欢!要想调养好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每个时期的心理变化都不一样,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是在培养宝宝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我不想提太多现代书籍里写的东西,而且基本大同小异,通俗的说法就是小儿还不懂事,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此,于是围绕不懂事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各式各样的护理调养方法。也是为了使孩子早日懂事,聪明伶俐,各种百花齐放的教育辅导层出不穷,西式、中式、中西式、蒙氏、李氏争艳齐鸣。总的来说,不懂事这个心理状态是从婴儿时期到儿童时期的状态,有甚者还把此心理状态延伸到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这就是造成典型的溺爱行为的主要原因)。但是仍然无法使得我们解决问题,尤其碰到疾病困扰的时候,真可谓耗尽父母的每一滴血。


如何减少问题的出现呢?我们是不可能完全避免问题的产生的,毕竟这些是肯定会出现的,例如感冒发烧。要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我个人看法是,小孩的心理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不懂事”,小孩的“不懂事”,应该是即懂事也不懂事之间,超出我们大人所理解的“不懂事”范围,包括婴儿期。例如半夜宝宝饿醒了,看见妈妈睡着了,居然不是以哭来表达饥饿,而是以肢体行动来唤醒妈妈,这就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完全是一个有思考人所做出的行为。即然婴儿时期有此举动,不难推测以后的成长同样存在此心理状态,用个词来代表,应该是“半懂事”。


半懂事并非自主产生的,而是根据条件产生的。近来社会出现很多小孩很感人的故事,都是周围的环境条件造成,也就是说,环境可以朔造一个人。


那么我们来看看父母们是如何做的?喂食------按照营养学和医院体检分析报告,给予定量定时的补充不足的成分,缺什么就补什么,8成的父母会认为这是很正确的调养方式,可以使得孩子茁壮成长,同时还兼顾一些其他喂养经验和本身学到的认为可行的喂养方式。这样做是否正确呢?要说不正确?又有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要说正确呢?也有很多小孩经常生病,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到底这样的方式是对还是不对呢?很多父母遇到问题时,就会找寻答案,往往是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是根据孩子的生理成长需求来配伍,是理论性研究,仅考虑需求,不考虑实际需求,也就是说口干了要喝水,实际需求不一定是喝水了就能解渴。小孩本身成长都是在吸取营养的过程,本身就会缺少多种物质,所以检查报告基本99的小孩是缺乏多种物质,这些是正常的生理状态。那么就应该补,于是有钙片之类的直接针对性的营养品、保健品上市,正符合生理所需,顺理成章之事!真的是这样简单的就可以把孩子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抚养长大,成为父母心中的明珠吗?现在还没有人怀疑这种做法是不够正确的,我就是持怀疑态度的之一者,为什么怀疑呢?有证有据吗?


首先,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做法都是大人们想当然的做法,并没有从小孩本身实际出发,没有按照小孩个异性出发,把小孩当成了一部会成长的机器,油少加油,缺了就补。小孩的所需必须靠自身的功能运作来吸取,不然身上那些器官就白长了,我们直接给予,免却了身体本身识别分解功能,既是告诉身体你不用管这么多了,尽管吸收就好了,都是好东西。这样自然使脾胃的功能发育缓慢,所以几乎所有的小孩出现的问题都是脾胃问题,稍有疾病脾胃问题就非常明显的显得柔弱无力。中医的脾胃功能有5道程序,消化、分解、吸收、运输、生化(生血化精),形成了身体运作的主要程序。前两道工序已经被现代营养补充给惯坏了,后面的自然质量下降,能力发挥不出来,就好比工厂工人懒惰,领导怎么也无能为力。这些都是忽略了小孩本身的能力需求。同时也可以比拟现代儿童教育培养,大量的知识的学习,也不知道小孩是否能吸收消化理解,使得小孩早早失去活泼可爱的面容。


其次,各类营养品,保健品,本身也是“毒品”。每种食物本身就存在或多或少的毒素,只因我们本身还有解毒能力,所以不会造成危害。毒奶粉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毒素超标,不超标的不代表没有毒素哦。任何保健品,营养品必须有添加剂,不然根本无法保存。小孩在脾胃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对解毒能力自然也弱了,所以在此状态下我们不应该按照营养学来定量定时的给予饮食和补充辅食。营养虽好,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危害身体的毒物,正所谓中医说的:是药三分毒,这个药包括我们所吃的大米,其实食物和药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把经常食用的称之为食物,而药专门用来治疗罢了,而现代欧美人经常服食维生素,已经是当作食物了。


所以现代营养学的调养方式是不够正确的,也是单一的,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不应该死搬硬套。也就是说现代的营养方式不够正确,是缺乏实际运用的,只是在理论方面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在其他饮食喂养方面应该如何做才合适呢?小孩吃多少才算饱呢?怎么添加其他辅食呢?不想吃饭该怎么办?为什么会挑食呢?怎么吃都不胖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孩都要喂才肯吃呢?喂一餐饭为什么这么难呢?等等、、、、都是父母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无论用何种方法,都是得其一不得其二,这几天好些,后几天又不行了,反复的出现,变化无常。


以上种种都是归根于一个原因,过于爱护,以为小孩完全不懂事,过于溺爱,就导致了在喂养上按照大人的想法来喂食。吃饭时间到了,该吃饭了,不吃就会饿了,吃这么少肯定没有吃饱的,都不吃点肉怎么行呢,饭后不吃水果消化不好啊,吃某种食物可以聪明点,近来吃饭不好应多喂些,不然没营养啊,幼儿园的没营养回家要吃好些,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都是我们大人自己想,完全没有根据小儿的情况来考虑问题。打个比方:大人自己近来胃口不好不想吃饭,坐在饭桌上,你会吃多少呢?估计就一两口,或者干脆不吃,喝点汤了事。大人既然如此,为何小儿就不是呢?


父母们,我们应该警惕,教育就是从喂养开始的,思想性格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智力的培养都是从饮食喂养开始。简单的饮食里面就蕴含着各方面的教育,自己吃饭,培养自我独立*;按时吃饭,桌前吃饭,培养自律*;食的杂,不挑食,培养出随和的性格;


控制零食培养小儿的意志力;适当满足,条件满足,培养小儿是思维灵活*,同时也是锻炼小儿的智力。小儿出生以后的发展变化都是靠我们后天的培养,后天之根本就是我们的脾胃(经云:脾胃为后天之本)。


    众人云:小儿脾胃本弱,要怎么样才能补脾胃,使得脾胃强健?于是就有很多补脾胃的食品、药品、保健品纷纷上市,玲琅满目,目不暇接。这是一种盲目的做法,一种错误理解补的含义,一种单一理解补就是饮食的给予。怎么才算补脾胃呢?饮食的调节就是补;要想小儿安,留得三分饥与寒就是补,顺其自然就是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