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装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后,但应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浙江10多位市场老总认定的是:品牌兴业、品牌立“市”,浙江服装市场追寻“蓝海”——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与利润增长点。
“我省服装市场虽然起步早,但发展却是落后的。据我了解,中国服装市场单体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市场已有好几个,单体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有好多,但是我们浙江省却没有一个单体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
“目前我省服装市场处于量大价值低状态,比如出口量很大,附加值却很低;市场建得很多,市场品质不高;市场参与经营的人很多,但是经营者自身的素质还不是很高;交易面积比较大,交易的环境还远远跟不上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生活水平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诸如此类的问题亟须我们去研究探讨。”
以上是日前浙江市场协会秘书长吕振华在浙江服装市场专业协会会长会议上的直言。
近日,在参加了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的开工仪式后,浙江省服装市场专业协会的会长们汇聚一堂,在反思自己的市场发展中,他们的共识是:’2007,浙江服装市场要高擎品牌大旗!
从2000万到8000多万,提升的不仅仅是形象
曾渊峰(省市场协会副会长、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董事长)
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开工可谓浙江服装行业的一个重大喜事,相信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真正能够实现打造全亚洲最大的一个生产、采购、销售的航空母舰。这对我省整个服装板块是一个促动。
当然,竞争是必然的,这是一种趋势。但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互相促进、互相合作的机会,在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位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求一个突破点。
浙江服装市场从地摊式——大棚式——商场式一路走来,如今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式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样板,可见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人文化将是一个趋势。
我们还要看到外省市场的快速发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诸如广东、苏州、常熟等地的服装市场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正好抓住招租到期这个机会,花6000多万按市场商场化的模式进行改造。这一改造收效很大,原先一年的摊位收入只有2000多万,现在每年的收入达到8000多万将近9000万。所以说市场提升改造让我们得益很多,不仅仅是利润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整个市场的形象、企业文化及管理水平都得到提升。
品质品位 兴合男装专业取胜
曹永华(浙江兴合男装大厦有限公司总经理)
服装市场有自己的特殊性,尤其对品牌的依赖性,所以无论市场的本身还是对产品的要求都讲究品牌、品质、品位。为此,我们现在正从3个方面努力:
目前“兴合”只能算是个小市场,所以我们决定投资3000万元,用3年时间完成市场的提升改造,从去年开始,明年完工。
为商铺的品牌推广、宣传加强服务。和商铺一起搞“品牌推广月”;在华东地区为商户的终端消费做一点文章;完成两个网(裤网、兴合男装网)的升级。
建立品牌信用监管体系,去年省、市与上城区三级工商局都对我们提出,今年有更高的规格要求,目前我们正在市、区工商的指导下完成这一体系。
品牌集合 三楼生意超越二楼
贾经龙(杭州工联精品服饰城总经理)
杭州工联自2002年开业,从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不断完善,目前已步入平稳。
市场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前年,当我们发现三楼女装经营不景气,便进行调整,重新招商。长期以来,我们二楼的生意一直好过三楼。但是通过创建品牌,我们让三楼的生意远远超过了二楼的生意。
去年,我们又将一楼男装改成大卖场,而后又改成男装,最后改成百货,并通过一年的有效管理,和原先同样经营百货的地下商场达成默契,共同稳定发展。
另外,我们还对沿街的铺面进行改造,并引进“老人头”、“劲霸”等知名品牌。
诚信经营 千年不变的道德品牌
章卫连(浙江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总经理)
为了打造“钱江”品牌,以前我们在市场里搞了一个“文明经营户”的评选,现在进一步强调“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户”的前提是向商场化学习,也就是在摊位买了东西5天之内,只要不影响第二次销售都可以退换。
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参评“诚信经营户”非常踊跃。最早是市场评选,现在是经营户自己申请。由此大大提升了市场的品牌形象,从前消费者只是在商场买了东西能退,而今在我们市场买了东西同样能退,这对市场来说可是开了先河。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整个钱江公司花了很大的财力,“诚信经营户”的摊位费年租金可享受2%—8%不等的优惠。
请进名牌出去创牌 织里童装欲引潮流
李建华(湖州织里童装市场副总经理)
童装看织里,织里童装卖中国,现在我们还要走出去卖世界。
如何让织里童装引领世界潮流,进而把童装市场带出去,关键在于加强品牌建设。为此,我们首先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2004年,我们借政府到广州、厦门考察的机遇,把那里的经营户请过来,到我们的市场开专卖店,从而引进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
其次,我们自己打品牌。依托专业化的生产基地,进行整合,向国家工商局申请童装品牌基地。如今,我们已经从以前只有3家注册商标发展到现在300多家注册商标。
另外,我们还打算走出去,到外面开拓市场,力求更大的发展。
摊位变大通道变宽 效益倍增
余友亮(温岭市购物中心总经理)
我们从2006年进行市场提升改造,主要是让布局更为合理,市场摊位面积增大。
改造后,我们市场的每个摊位面积扩至10平方米,通道畅通,整个基础设施上了一个台阶。由此吸引了很多品牌经营户,不少专卖店也进入市场。
现在,我们市场的摊位费收入从以前的2400元/平方米调整到4800元/平方米左右,整整翻了一倍。同时,市场形象也大大得以提升。
立体品牌战略 2007年“重中之重”
吕振华(省市场协会秘书长)
如今,无论国内国际服装市场发展的态势,对浙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再也不能老是以市场大省的名义来固步自封,更不能以现有的市场还有利润而沾沾自喜,应该看到我们和周边好的市场已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服装市场如果不创建品牌市场将没有出路,没有生命力。而如何加快建设我省服装市场品牌建设,更要作为2007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抓。
服装品牌市场的创建工作可从几方面来开展。第一,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进全省的品牌创建工作。第二,对主办市场的主体来说,它对市场的品牌建设、商户的品牌建设及市场本身服务的品牌建设,都至关重要。这个层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宏观来看有个服务商标的创建问题,从微观来看关系到每一个上市商品的品牌创建问题和鼓励商户创建品牌的问题。第三,针对进场的经销商,服务的品牌除了政府的重视、举办者的重视,还有经销商也要重视。因为经销商是真正经营品牌、注册品牌、打造品牌、提升品牌的第一要素,没有经销商的重视,光有上面两个层面的重视显而易见是不够的。而经销商的品牌意识哪里来?则是通过政府的倡导、举办单位的教育和一系列活动的展开。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从物的层面来分析。首先是市场硬件方面,消费环境的改善对市场品牌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一个破烂不堪的服装市场绝不可能有良好的品牌进场的。其次是不断完善市场管理,当市场硬件设施好了,能不能使市场硬件设施得以充分发挥效益,这就需要人去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来确保市场的高效运作。再有,就是所有进场的商品品牌建设问题,“三无”产品绝对不能进市场,还没有注册商标的服装服饰一律不能进市场。力求让上市商品的商标化率要达到百分之百,对推进市场的品牌建设可谓奠定了最好的基础。因为市场的生命力在于商品的质量,上市商品的质量只有通过商品的品牌化、商标化,品牌建设才能有效地推进。